“限购+限贷+限价+限售”这四重紧箍咒,让住宅市场陷入冰冻时间——供货短缺、成交下降,而无数置业者被“四限政策”拒于楼市之外,提着钱袋却找不到进入的通道。
但有谚语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四限之下,住宅市场抑制炒房、去投资化平稳发展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但四限之外的写字楼和公寓市场,为已成为水草丰茂的浩瀚江湖,吸引着投资客鱼贯而来。
迹象1:大投资客投资写字楼
如今,四限之下的成都楼市新格局,“大投资客买写字楼,小投资客买公寓”正成为席卷全城的投资新风向。
近日世邦魏理仕发布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成都写字楼市场租金租得以4年来首次增长,并继续释放出企稳或上扬的积极信号。同时,前三季度成都写字楼市场成交面积达63万平米,达到近年最高,超过其它年份的一年销量。
成都写字楼市场的升温背后,是大投资机构和大资本客群的身影。从2015年开始,就开始频繁出现大机构批量或整栋购置地标商务写字楼的案例。业界资深投资人士分析:“优势商务写字楼一向是大企业在核心城市资产配置的必要手段。之前,它们习惯在京沪广深超一线城市配置城市资产,现在,随着成都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城市价值凸显,也成为了它们的猎场。”
迹象2:小投资客投资公寓
和写字楼市场的悄然升温相比,成都公寓市场的崛起,更像一场飓风。
有数据显示,成都公寓市场上半年的销量增长83%,达到5年以来的新高峰。有开发商告称,其公寓产品一个月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往年一年的总额。笔者调查,今年下半年,在售公寓项目已占据了成都主城楼市的大半壁江山。绿地、招商、龙湖、保利、华润等知名开发商,都有精品公寓项目上市。
如果说写字楼市场是巨人的江湖,公寓市场就正在成为普罗大众的投资乐土。在四限时代,“不受限”的公寓,因总价低、用途多样、投资属性强的特性,成为了住宅市场资金外溢的主要渠道。有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有63%的成都人,在置业时会考虑公寓。可见:曾经是边缘产品的公寓,已经在楼市主流产品的领域种正式登堂入室,接管了市场。
还来得及,
万亿级投资机会才刚刚开始!
毫无疑问,四限政策是成都公寓市场大兴的导火线。但,对投资者而言,选择公寓,到底是房源短缺时代的权宜之计,还是真正持久的财富增值路径?
聪明的投资者,可以从下列迹象中找到答案——
1、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知道意见》,首次将公寓定性为生活性服业,并将在税收、融资上给予政策支持。
2、 媒体报道:“公寓行业”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其4万亿的行业规模。已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大企业跨界进入,而绿地、万科登巨头地产企业,早已在市场内深耕。
3、成都正成为长租公寓品牌的乐园,魔方公寓、红璞公寓、冠寓公寓……很多公寓开门几个月,便达到90%左右的出租率。这种红火的示范效应,正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纷至沓来,譬如潘石屹的SOHO3Q,已经锁定成都。
4、日前,成都发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5年规划。预计到2021年,成都租赁住房需求规模达到122万套。并且为鼓励租赁消费,出台入户和税后、公共配套登优惠政策。可见,成都楼市朝着“租售同权”的新时代迈出了关键一步。而这一步,仅仅是租金收入就可催生百亿级的大蛋糕。
所有的迹象都昭示着,2017年的投资热潮,仅仅是成都楼市一个公寓新篇章的揭幕,它更绚烂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