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全部入住创业者已经搬离。这个创业空间的运营时间前后竟然不到一年。
Mad Space仍然处于断电状态,内部昏暗,屋内丢弃的办公物品还有打翻的盆栽,整个空间里面非常的脏乱。
有消息称,Mad Space与物业方就租金问题未能达成共识,物业方要求租金上涨9%,这意味着5年的时间就多出了2000万元的支出,最后物业已断电的方式迫使Mad Space搬离。
据一家刚刚搬入的公司称,在搬入 Mad Space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经历了7次停电事故,9月份停了4次,十月份停了3次。他们还专门找到物业方,从而得知Mad Space要搬离的信息。
三方面原因导致破产
Mad Space在今年3月份开始试运营,距今只有半年多时间。一位知情人士分析,Mad Space最终倒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商业模式没有走通。联合办公空间的收入来自创业者的租金,但入驻率低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据上述工作人员透露,Mad Space的入驻率最高峰时为60%,不过现场的创业者则表示,Mad Space入驻的团队不超过20个。
过低的入驻率直接影响到收入。这里的办公空间都是按工位出租,一个开放的工位每月700元,但也有隔间内的工位每月是1071元。Mad Space两层的办公面积达到2800平米,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为5.5元。据此计算,Mad Space每个月光房租方面的支出达到了40万元。“现在(孵化器)没有盈利的都在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二是运营管理不善。根据其工商信息显示,Mad Space的运营方是北京迈德思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股东包括北京房加家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营天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扭转局面,Mad Space甚至在暑假期间,把公共空间设为了艺考生的培训场所。入驻公司则抱怨,Mad Space内的甲醛味太重,有同事出现恶心现象,而办公区内部也比较昏暗,没有提供太多的服务,更多人只是把这里当成办公的场所。其中一位创业者在回想联合办公空间提供了哪些服务时,他只是想到“饮用水是免费的”。
三是行业竞争激烈。Mad Space的不远处是中国传媒大学,所以入住Mad Space空间的创业者也大多是文化传媒行业相关。不过,Mad Space的附近能看到多家创业咖啡馆和创业服务机构,除了楼下的一家创业咖啡馆,马路对面是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规模庞大;不远处还有高碑店创意文化中心和洪泰创新空间等多家创业服务机构。
入住Mad Space的创业者透露,他来了一个多月时间,“创业者就这么多”,而他发现包括联合办公、创客空间等在内的各种创业孵化器在遍地开花。他住在太阳宫附近,每天到东五环外,路上单程花费的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他之所以愿意付出时间成本看中这里,主要也是因为价格便宜,他每月的租金只有700元。相比于望京SOHO,这里的租金还算便宜。望京SOHO的开放工位租金是560元一周,封闭工位要720元一周,创业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每月至少2200元的租金。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1月透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众创空间2300多家。而深圳一地,孵化器总面积就超过460万平方米。
随着孵化器的遍地开花,“创业者不够用”的窘境愈发突出。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模式,或者直接入股免费入住,或者通过FA对接融资,或者通过财务、法务、招聘、会议等创业服务挣钱,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走出了一条可行路径。